一大波新科状元上市,他们的习惯和家教竟然惊人相似,你的孩子也可以有!
又到新科状元“上市”的时节!有中考的,有高考的……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好不热闹!
说到状元这个话题,有不少人并不以为然,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刷题刷出来的。状元,就是死读书、考试机器的代名词……要么就是天赋异禀,不可复制!课长也曾经有有这样的想法。
然而,在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状元调查数据和案例,课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靠死读书、刷题是刷不出状元的。大部分状元也并非天才、神童。但是每一个状元的背后,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家庭教育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些习惯、这些家教、家风都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形成了。
而且,是可复制、可模仿、可学习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习惯的培养、家教的养成,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开始,成效越明显。
毕竟,未来很多年里,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要走高考这条成长之路。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在上初中、小学或者幼儿园,请你收好这份新科状元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的集锦。孩子参加高考前的未来很多年里,你和孩子都用的上!
需要强调一点:课长整理这份状元的好习惯好家教集锦,并非让每个孩子都去争当“状元”。认真读完,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内容更关乎一个孩子一辈子的成长,哪怕他们今后不参加中考、高考,养成这些好习惯,树立这些好家风,都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关于状元的大数据调查,出乎你的意料
基本上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和大家的IQ都是在同样的普通范围内。
其次,是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呢?高考状元是不是接受了更多的学习培训?去年全国高考成绩发布后,某媒体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省级高考状元发去一份“2016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共回收36份有效问卷,涵盖22个省份的高考文理科状元。问卷包含家庭教育、学习心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旨在通过对状元的学习、生活、想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趁我们的孩子还没高考,一定要好好看看:
01
状元们起步都特别高吗?
02
状元们都上什么课外班?
近些年,早教班、双语幼儿园、国际幼儿园开始越发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坚持“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不少家长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到了收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那么是否起步好,才能飞得高?
事实并不全然,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有82.86%受访状元的起步点是普通幼儿园,其中甚至有3名状元从未上过幼儿园。
而在各种课外学习班、补习班、兴趣班占据不少学生假期的今天,高考状元们曾经的日子倒过得很是轻松,有85.71%受访状元表示在高中阶段从未参加过课外补习班,而有77.14%的高考状元在高中没参加过课外兴趣班。
此外,在奥数、英语等具体学科学习上,有54.29%受访状元从未参加过奥数培训班,但参加过英语培训的状元较多,其中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参加过的占50%。
可见,起跑线和课外辅导班可能会成为影响因素,但从程度上而言,这绝对不能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而从另一份数据表明,好习惯比智商更重要。
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
所以,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尽管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状元,但是,拥有以下“状元特质”的孩子,也就拥有了好习惯,相信他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状元们惊人相似的7大学习习惯
1阅读经典,培养语感
对状元们而言,不可一日不读书。否则,就如居无竹食无肉。这一点,课长在昨天推送的一篇头条里阐述得很清楚:新高考第一学霸:得语文者得天下,他的经验对小学生太有用了!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超实用攻略
状元们的作业,一般在学校搞定。回家,就是阅读的专享时间。大量的阅读,可提高理解能力,尤其在语文和英语中。潜移默化之下,语言的表达与叙述,慢慢变得精道。此外,每天阅读各类报刊杂志,摄取大量信息。
龙应台、莫言、毛姆、费曼……他们能有今天的文学成就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也是许多状元提到的阅读之路。
不可否认,阅读确实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高考取得148高分的学生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总之,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更能开发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为孩子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孩子开启“状元”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
2喜欢提问
事实上,状元们并非什么都懂。恰恰相反,他们问的问题比其他同学更多。有的问题,甚至别人不屑去问。
状元们讨厌似懂非懂,必须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明白。他们是班上最会提问的人,所以他们也是最会思考的人。
每次下课,他们都会围着老师不停地问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会想方设法弄清楚,即便是问题很小。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2013年浙江省理科状元周晨说:问题必须在当天得到解决,隔夜都会很难受。每天,都会问老师很多问题,不少问题,是老师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或者忽略的。
重庆市2016理科状元郑雅文的班主任谢凯表示,郑雅文总爱和老师交流,老师经常被她缠着问问题,有时不知不觉问到中午一点过,老师才能离开吃饭。
3练就良好的应试心态
没有好心态,绝对考不出好成绩。可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靠自己一点点的修炼的成果。
2011年浙江省文科王子君:其实,高考,不过就是第10次月考。反正成绩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刹就已经定了,干脆一切抛开。
只有对考试抱持平常心,不为一时的考试失利而耿耿于怀,才能平心静气地查找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才能在不论多么重要的考试中镇定自若,正常乃至超常发挥。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对孩子形成平和淡定的考试心态,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对于学习,状元们从来都认为,学习一定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学习上遇到再大的困难,再苦再累,都能够克服,都能够迎难而上。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同时还要避免一种现象:有的孩子很勤奋,学习成绩也会因为勤奋而水涨船高,但“高”到一定程度,就触到天花板了,难以再往上突破。究竟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在多年的学习中人云亦云的东西接受得多了,被标准答案框得过紧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悟性不足,导致其最终无缘冠军领奖台。
所以,要把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独立看书、独立学习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小就要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的培养,家长和老师切勿拿自己的思想去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人云亦云。
尤其是在做作业的方面,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老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自觉独立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5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课长之前整理过一篇关于错题本整理技巧的文章,点击可阅读:考试后教孩子整理错题本,胜过上10个补习班
7尊重与欣赏老师,专心上课
调查发现,一些孩子不喜欢某一科目,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任课老师,偏科的原因之一也是心理上对某科老师有所排斥。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另外,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状元们惊人相似的4大生活习惯
1培养特长,热爱艺术
千万别以为状元就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性格孤僻……其实,这些状元都是无比阳光的,热爱生活和艺术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2016年北京理科状元周展平,每天都要去图书馆,喜欢京剧和书法,小时候还练过四、五年的小提琴。我们再将搜集到状元资料,不厌其烦地展示给大家:2016年浙江高考理科状元张振宇,爱好音乐、足球、学习钢琴多年;2016年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林中文钢琴10级;2016年四川省文科高考状元刘代蕾,爱好唱歌,二胡;2015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刘智昕,喜欢弹钢琴,“每天不听音乐就难受”……
这从学习上,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多数知识都是用逻辑思维范畴来表述的,学习音乐和艺术,可以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开发智力,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2会玩会娱乐
状元们,几乎个个会玩也懂得怎么玩,张弛有度,这是最有效又健康的生活。
2013年浙江省文科状元施丹旖:喜欢看动漫,是百度动漫贴吧的常客。我们都是《名侦探柯南》的粉,跟着柯南破案,还可锻炼观察力和敏锐度。还喜欢画漫画,甚至在毕业纪念册上,以画代笔,用四格漫画来表达对同学的祝福。
2012年浙江省文科状元姜动、杨纯子:每周或每两周出去玩一次,比如唱歌、运动。玩3个小时并不会耽误什么事。相反,如果一直想着玩又不能玩,就会耽误很多事。
3会吃会睡觉
其实,状元们都很会吃,也很会睡。不少人,甚至有“睡神”的雅号。高考,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不养好精神,何来力量走到终点?
同样,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做作业,没有良好的睡眠,不及时补充营养,孩子总是一副萎靡不振疲惫不堪的样子,学习效率又怎么会提高呢?
2008年浙江省理科状元陈琨:高中三年,从不给自己增加额外学习时间,严格按照学校规定作息时间。
2012年浙江省文科状元姜动:早睡晚起,午睡雷打不动。晚上十点半睡,早上7点起。中午再睡半个小时的午觉。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先睡半个小时再做作业。
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性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
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知道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习惯是好习惯、哪些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那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方面,孩子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和配合引导。
自主养成良好习惯的三步骤
1说到做到,执行计划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2避开诱惑,控制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用手机玩游戏的负作用了,不想再玩游戏机了,可是,一拿到手机就忘乎所以,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课长之前也总结过一篇孩子玩手机危害的文章,点击可阅读:一部手机是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附拯救方法)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
3严格监督自我
许多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这时要立即作出调整!
课长之前总结过克服磨蹭的技巧方法,点击可阅读:三大利器根治孩子拖拉,写作业效率提升50%!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状元家庭惊人相似的5个家教关键点
1学霸也离不开爱的滋养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
采访中,99%的孩子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有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在安全中孩子就能探索。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纠正不良。”
2让孩子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求知
硬逼着孩子学习,往往逼不出好成绩,而如果去引导去培养孩子的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学习习惯,则往往事半功倍。
那就要源于父母在幼时的启发:
一名状元的妈妈曾说:“很小的时候老师布置的日记或者作文,如果是一件事,我们就会真的带孩子去做,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在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方面,北京理科状元的妈妈说道:“四岁多那会儿,她的外号就叫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基本上是有问必答,答不上来也鼓励她自己探索,并没刻意培养,只是单纯地想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前段时间她突然跟我说,在她四岁多的时候,她就知道真理是无穷无尽的了”。
我们无法逼孩子学习,却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3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采访中一名状元曾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还有一名状元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对孩子,说点什么,不如去做点什么。
4在孩子成长路上,学会放手
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回忆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五岁的时,天气很热,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就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二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
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忍着,也没有大吵大闹,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而妈妈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
回顾这一路,很多的事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孩子才能不断长大,独立,超越父母。
5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起分数,父母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安徽状元妈妈说:“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
除了是非道德问题,家长们对孩子其他一切选择都基本为尊重为主:
“备考以来,孩子回家,我们从不过问成绩,只问近来状态可好,想吃什么”
“从上初中开始,只要有同学约洋洋出去玩,我从不反对,反而会在玩耍结束后去接女儿,再把女儿的小伙伴一一送回家”
比起分数,爸妈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不论是状元还是非状元,最终不一定能成为人中龙凤,但学生时代养成的思维习惯必将令他们终身受用:譬如独立思考的能力,神采飞扬的自信,破釜沉舟的执着,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
图文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霸们拥有的第一重要的能力。这个暑假跟随顶级名师学习真正的深度阅读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写作技能,你不应该错过我们全国顶级名师云集的创意读写夏令营(仅剩少量名额):
点击查看报名第一期 ☞ 你欠孩子真正的阅读,暑假我们帮你补上
点击查看报名第二期 ☞如何用十天时间让孩子的阅读水平上一个台阶?
- 精华帖 -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 国内顶级名师推荐给孩子的2017暑假书单:多领域全科阅读,含金量高!
☞ 中考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最拉分的学科!8大学习习惯助你彻底征服语文
☞ 妈妈用1个番茄帮孩子提升了两倍的学习效率,临近期末赶紧用起来!
国内顶级名师支持的教育自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孩子教育少走弯路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创意读写名师夏令营……